央行說的「禿鷹」是誰?台幣飆升如何「咬到肉就走」?一文看懂

2025/05/06/

新台幣近兩日強勢升值,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坦言「有發現到禿鷹的蹤跡」。究竟所謂的「禿鷹」是什麼?匯銀人士今受訪指出,這類對沖基金,通常在市場出現恐慌時,趁低進場撿便宜,「咬到肉就走」,等行情回穩後,再獲利出場,藉此賺取匯差或資產價差。


匯銀人士指出,「禿鷹」是金融市場對某些對沖基金或投資機構的俗稱,這類避險基金,通常以私募形式操作,擅長在市場恐慌時,透過傳播各種傳言、風聲,影響一般投資人的情緒,趁勢低接資產,等市場回穩後,高價出脫,賺取暴利。

舉例來說,若某禿鷹基金在新台幣兌美元32元的關卡附近進場,以100萬美元兌換新台幣,相當於可換得3,200萬元,今天匯率守住30元大關,他們再換回美元,可實現可觀的匯差收益。

該人士進一步表示,近日市場上充斥不少極端言論,例如半個月前盛傳美國國債即將違約、美債體系恐崩盤,甚至有人喊川普的「大麥克理論」恐讓新台幣升至13.3元,導致不少民眾恐慌性賣出海外資產、提前贖回美元保單與海外債券,「最近這種情況 屢見不鮮」。

匯銀人士也提醒,禿鷹操作快速,來得快、去得也快,「他們咬到肉就走」,投資人切勿因為一時風聲或情緒起伏,就跟風操作,以免反而成了禿鷹眼中的「肥肉」。

禿鷹一詞突然討論熱烈,主要是昨天央行總裁楊金龍在記者會中表示,近日新台幣升值期間,有發現類似禿鷹現象「Parking(停留)時間較長」,金額蠻大的,但實際數據不方便說,擔憂進來的目的是炒匯,因此,央行已發出警告,「(禿鷹)最後都有請出去,只是動作都慢吞吞的。」

關於瑞商投資

瑞商投資(www.prosper-merchant.tw)是一家專注於股票領域、科技主題、量化管理與永續發展的多元化資產管理公司。總部位於台北,結合國際研究團隊與科技化平台,提供專業的全球資產配置、風險管理與主題投資服務。長期耕耘台灣科技股與新經濟領域,致力於幫助投資人穿越市場週期,實現資本穩健增長。